马克龙等欧洲政要密集访华,4个问题带你了解中欧的合作空间|南北专家圆桌谈_高德娱乐分红

www.travelzen.com.cn 高德新闻 2023-04-28 44 次浏览 没有评论

促开放、强创新、抓协调 广东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段时间,欧洲政要正密集访华。

已经来的有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正在访问的有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即将来访的有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等。

马克龙此次访华带着哪些议题来?在美国借乌克兰危机加紧捆绑欧洲盟友的背景下,欧洲如何保持战略自主?中欧有哪些合作空间?南方日报、南方+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王惟晋。金灿荣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的历史之变,中法、中欧作为重要的战略力量,希望能找到对两方都有利的确定性。王惟晋认为,在变局中维持对华合作是欧盟成员国的必然选项。

4月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三方会晤。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问题1:马克龙带着哪些议题访华?

南方日报、南方+: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5日至7日访问中国。此前,法国总统府发布公报显示,战略问题、经贸务实合作以及应对全球挑战将是马克龙此访三大重心。在您看来,为何马克龙选择上述三大议题作为本次访华的重点?

金灿荣:我理解所谓的战略问题,是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的历史之变,中法、中欧作为重要的战略力量,希望能找到对两方都有利的确定性。经贸方面,中欧经贸关系还可以,但也受到一些影响。双方在经贸上有很多合作空间。

至于应对全球挑战,我认为乌克兰危机应该包含在内,双方都希望在这个问题上寻求共同立场。欧洲是有愿望让乌克兰危机停下来的,但欧洲现在深受美国影响,而美国不太希望停止。如果中欧能联手,那就有可能顶住美国的压力。我注意到新华社消息透露,两国元首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中方表达了愿同法方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出共同呼吁。

王惟晋:在战略层面,法国希望中国协助斡旋乌克兰问题。马克龙此前表示认同中国对重塑和平的努力,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向俄罗斯施加更多影响力。在经贸层面,中国是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虽然近年中欧经济摩擦增加,但法国与欧盟都希望在对华合作、竞争、对抗之间找到一个稳健的平衡点。至于应对全球挑战,马克龙希望中国履行在《巴黎协定》中的减排承诺,维持中欧气候变化领域合作。

南方日报、南方+: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在这些议题上能发挥哪些关键作用?

金灿荣:首先是提供确定性。最近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与会各国代表都非常认可,认为中国是比较确定的。反过来看,欧洲现在却有点困难,因为其受美国的影响太大了,战略自主性较差、内部较分裂,所以在提供确定性方面中国的贡献要大一些。

在经贸合作方面,中国对欧洲的总体态度是很好的,但现在也面临一些困难。比如中欧投资协定目前处于停滞状态,中国是有愿望推动协定获批的,从而让中欧合作更上一个台阶。

至于化解乌克兰危机,中欧也拥有很多共同立场。比如,我们要求切实履行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的庄严承诺,这点欧洲是非常赞同的。我注意到新华社消息透露,中法两国元首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中方表达了愿同法方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出共同呼吁。马克龙也赞赏中方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的重要作用。

王惟晋:在战略层面,中国可以根据《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行事,加强对俄乌的斡旋,增加对欧洲难民的人道主义援助,通过外交渠道制止某些国家向战场或其周边地区输送化学武器甚至核武器的行为。在经贸领域,中国可继续维持对欧贸易合作,稳定中欧关系的压舱石,为两地人民带来务实的效益。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通过坚定履行在《巴黎协定》中的减排承诺,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维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倡导节能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上与欧盟共同发挥引领作用。

4月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三方会晤。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问题2:欧洲如何保持战略自主?

南方日报、南方+:在马克龙访华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已到访中国。德法作为欧洲传统大国,两国领导人先后访华,背后有何考量?在美国借乌克兰危机企图将欧洲牢牢绑在美国战车上的大背景下,欧洲如何保持战略自主?

金灿荣:欧洲目前的状况很复杂,总体较分裂,加上英国“脱欧”,所以欧洲维持战略自主其实挺难的。但毫无疑问的是,战略自主是欧洲特别是欧洲“火车头”——德法所追求的。因此,鉴于现在美国对欧洲的控制特别厉害,欧洲要想实现战略自主,就需要借助外力,而中国是欧洲可以信赖的重要力量。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对欧洲保持战略自主是有帮助的。

应该讲,现在世界上能有效抗衡美国战略压力的国家,无非就是中国和俄罗斯。因为乌克兰危机,欧洲现在肯定指望不上俄罗斯了。所以,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独立自主传统的大国,几乎是欧洲的唯一选择。反过来,中国对欧洲历来也是很看重的,特别是现在中美关系面临巨大挑战,我们对欧洲的重视也大了些,所以战略上有相互需求。

王惟晋:德法两国元首先后访华的主要目的是在大西洋伙伴关系增强的背景下维持对华合作,对冲既往对中国的挑衅。近年中欧关系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欧盟方面干涉中国内政的程度加深。然而对欧盟而言,中国几乎是与美国并列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若《巴黎协定》缺乏中国的支持,其效力将大打折扣。因此,在变局中维持对华合作是欧盟成员国的必然选项,这是德法两国领导人先后访华的主要考量。我认为欧盟成员国在地缘政治层面的战略自主性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被削弱了。然而欧盟在经贸层面、全球治理层面仍有实现战略自主的空间,他们不希望在这些领域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问题3:中欧在哪些领域可以深度合作?

南方日报、南方+: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如何求同存异?在哪些领域有继续深度合作的空间?

金灿荣:我理解,当今世界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是四家: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有一定全球影响,但影响力要比这四家小一些。这四家里,中俄关系现在很稳定,同时又都跟美国关系不好。所以欧盟其实是一个变量:如果欧盟跟美国深度捆绑,实际上某种“新冷战”就开始了,而欧盟如果在中美之间保持某种中立,“新冷战”就打不起来,所以欧盟的战略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现在在努力争取欧盟。我们肯定不指望欧盟全面倒向中国,那不现实,但只要欧盟不要太靠近美国就可以了。而欧盟本身也有战略自主的现实需要,他也不愿成为美国的棋子。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欧盟中立,欧盟也有一定的愿望保持中立,如此就有机会。设想下,如果这四家里面,欧盟相对中立,中俄又很团结,那么美国现在的霸权主义行径就会受到更多制约,这对全球稳定和繁荣是一件好事。

具体就中欧合作而言,首先是经济领域有很多合作空间,经济合作应该是中欧最有发展潜力的合作领域。其次,在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等方面,中欧也是有很多共同立场。再就是一些具体问题,比如乌克兰危机、中东地区和平、世界能源市场稳定、气候合作等,中欧也有很多合作空间。

王惟晋: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可以重点合作。其一,应继续发展中欧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可以在中欧投资协定被“冻结”后,在特定经济行业领域另辟蹊径,探寻经济进一步相互开放的空间。其二是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事实上,气候变化议题的涉及面很广,不但与环境的治理和能源转型有关,还涉及治理模式的改革与科技的发展,后两个议题是中欧双方竞争色彩较强的领域。因此深度发展中欧气候变化合作,能有效地让双方的伙伴关系“溢出”,缓解双方矛盾。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图源:新华社

问题4:大湾区能为欧洲带来什么?

南方日报、南方+:广东是马克龙此次访华的重要一站。为何他选择到访广东?

金灿荣:广东是中国经济大省、对外开放大省,当前正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长远来看,开放发展的大湾区潜力巨大,对包括法企在内的欧洲企业提供了巨大发展机会。此外,目前也有很多法国企业在粤投资,马克龙也有动力来广东看看。

王惟晋: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改革开放以来,诸多法国企业深耕广东,与广东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维持着长期且深入的合作,马克龙有充足的理由来广东看看。比如法国的世界500强企业达能的中国总部在广州。这家企业长期在中国经营食品饮料,旗下诸多品牌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此外,达能也非常积极参与中国的减排进程,宣布今年会有6家在华工厂实现碳中和,是中法开展经济合作与气候变化合作的重要纽带。

【记者】祁雷 余嘉敏 汪祥波

编辑:束孟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