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逐梦湾区 积极拥抱黄金机遇_高德登录线路

www.travelzen.com.cn 高德园地 2022-07-05 117 次浏览 没有评论

肖亚非、刘红兵拟任地级市市委书记

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新华社发

●广东已面向港澳居民发放社保卡近12万人

●湾区更宜居宜业宜游,提供圆梦的广阔天地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莫谨榕 郭起 实习生 苏璇

“我的农场占地一百多亩,分为种植区、观光区、游乐区和野炊区,种有葡萄、玉米、火龙果、番薯、西瓜等,还养了土鸡。”近日,在东莞市企石镇,“80后”农场主黄惠铭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他创立的农场。成长于香港的他,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东莞当起了“现代农民”,带领当地村民开辟了一个集绿色种植、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绿色田园综合体,圆了自己的“田园梦”。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推进,已成为吸引青年人才不断聚集的“强磁场”。越来越多像黄惠铭这样的港澳青年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在大湾区内地城市逐梦未来。而粤港澳三地出台一系列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破制度壁垒的新举措,也让更多港澳青年更加便利地融入大湾区发展的时代浪潮。

位于深圳福田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 新华社发

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遇上大湾区,就是遇上创业好时机”

来自香港的何耀威是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致力于推广无创血糖连续监测可穿戴设备。2013年年底,他和团队在香港做这一项目的基础研究,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最终选择将公司落户在深圳。2018年,何耀威带领11名香港高校教授和学生,来到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将公司办在了这里。

“深圳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科技人才,创业氛围浓厚。这边供应链、产业链和技术资源都很丰富,可以最快把研究从实验变为商业化的产品。”何耀威说,深圳连接香港、背靠珠三角完备产业链条的优势是他最看重的一点。

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让大湾区内地城市成为港澳创业者施展拳脚的大平台。而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部门、孵化器对初创企业的大力扶持更让创业者吃下“定心丸”。

深圳显扬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丁兢对此深有体会。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他在校友的介绍下来到了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创始团队仅三人。“入驻以来我有几点印象很深:一是刚入驻不久,团区委就主动上门问需求,甚至给每个企业都拍了非常专业的宣传片;二是就近为港籍青年安排了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房租仅市场价一半;三是帮忙对接科技局、人社局,为企业和人才争取资助。”丁兢回忆道。

三年过去了,显扬科技的团队从三人发展到50人,取得千万级营收,还获得了中国青年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的金奖。“遇上大湾区,就是遇上了创业的好时机。”丁兢这样感慨道。

港澳青年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引领大湾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目前,广东已出台多项加强港澳青年到内地城市创新创业就业的措施,包括深入实施港澳青年实习计划等交流项目,三地合作建设13家创新创业基地,港澳科技创新基金等优惠政策覆盖在粤创业港澳青年。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设立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人才智力展区 新华社发

宜居宜业的新天地

“申请了内地社保卡,计划买房定居”

“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无限,国家政策好,我们有信心。”澳门青年张思远自台湾大学毕业后来到珠海横琴,在通过司法考试后成为联营所一名实习律师。他所在的中银-力图-方氏(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由内地、澳门、香港三地律所合伙联营设立,开创了内地和港澳法律服务的跨区域和跨法域合作的先河。选择在这里工作,张思远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更多”。目前,他已经以职工身份申请了内地社保卡,还计划在横琴买房并定居下来。

张思远并非个例。截至2020年年底,澳门居民在横琴购置物业8224套,办理居住证5245张,每年在横琴就医超过1万人次。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推出一系列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新举措,“软联通”的加码让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找到了发展事业的广阔舞台。广东在医师、教师、导游等八个领域,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2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2020年6月,广东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五项首创性改革,首批1万多个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面向港澳居民开放。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三地食品安全、疫苗等技术标准实现互认,粤澳健康码实现快速转换,都让港澳青年感到在大湾区工作、生活日益便利。

“对于我们‘80后’‘90后’青年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带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机遇期。”香港青年陈贤翰是广州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的负责人之一,主要为在穗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从工作到生活的“导航”服务,希望让更多港澳青年共享大湾区发展机遇。在来到广州的短短三年内,陈贤翰已经接待上千名港澳青年。“我希望更多港澳青年能够抱着开放、积极的心态来到内地创业立业,搭上大湾区高速发展的列车。”

数眼看湾区

截至目前——

●粤港澳三地合作建设13家创新创业基地

●在广东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近600个,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

●广东面向港澳居民发放社保卡近12万人,常住广东的港澳居民超过30万人

对话湾区人

香港青年英才佛山创业

助力国产种植牙“弯道超车”

一枚小小的种植牙,却凝结着复杂的制造工艺,涉及设计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等专业技术。此前,在欧美技术垄断之下,国外一线品牌动辄上万元的牙种植体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国产牙种植体研究迫在眉睫。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在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精密仪器工程的陈贤帅来到佛山创业,从攻读精密制造专业转投国产3D打印牙种植体研究。

身处佛山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里,在一系列人才政策的扶持下,陈贤帅的公司不断招才引智,攻坚克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打破了口腔种植系统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在质量满足更高标准的前提下,产品价格仅为国外品牌的六成。

目前,他创办的佛山市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专利180余项,占中国口腔修复领域的40%,3D打印植入物专利数在全国企业中排名第一。陈贤帅也被认定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羊城晚报:您攻读的是精密制造,当时是怎么考虑转投牙种植体研究的?

陈贤帅:我读博士时最初研究的领域是工业界精密零件制造,涉及高端机械手表表芯设计和制造。2010年博士开题时,一位导师说,你们能够制造工业用的精密零件,而医疗器械,特别是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精度要求更高,能不能做?这启发了我将课题转到植入式医疗器械,也就是牙种植体研究上。牙科种植体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螺钉,但其设计和制作精度要求非常高,同时还需要有强大的受力性能,否则就容易折断,这就需要我们以全新设计满足受力要求。研究这样的医疗器械,让大家能用上价格更低的种植体,在我看来,比造出一块高端手表更有意义。

羊城晚报:您的企业最新研究进展到哪里了?

陈贤帅:我们现在不仅研发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通用型牙科种植体,填补国内市场空白,还在世界上首创3D打印个性化种植体,而定价仅为国外品牌的六成左右,让内地老百姓能以更少的钱用到更好的产品,并以此推动行业整体发展。我们现在还将创新领域延伸到整个口腔颅颌面的修复,包括美容整形、创伤救治、癌症修复等。我们的产品已在印度、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销售。

羊城晚报:选择在佛山创业,为您的企业发展带来了哪些优势?

陈贤帅:佛山市各级政府为我们落户提供了诸多便利。安居才能乐业,不管是人才服务驿站还是人才客户经理,都为一些从外地过来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相关帮助,先让这些人才居住生活各方面感到舒适,才能安心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此外,佛山是全国最大的口腔医疗产品生产基地,制造业发达。最重要的是,在项目推进的进程和新技术的试用方面,在广东可以更好地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台,这里集聚了丰富的创新与科技转化资源,区域内的植入式医疗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紧密接轨。这有利于企业加速获得临床验证与产品认证,从而抢抓市场先机。      (郭起 莫谨榕)

大湾区故事

港籍留美博士潘洪辉投身中山生物医药产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摄

港籍留美博士中山创业 在湾区沃土迎事业新春天

“内地治安环境好,又有丰厚的政策鼓励扶持。现在一些港人对内地的看法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如果要有全面的认识,需亲自到内地看一看。”生长在香港、求学在美国肯塔基、创业在中山的香港科学家潘洪辉说。

他最初萌生到中山创业的想法,源于父亲的一句话。“我爸曾到美国和我住了半年,他走的时候说没办法跟他的孙子沟通,因为孙子不会说中文。”自此,潘洪辉开始考虑回国发展,打算让儿子接受国内的教育。2012年,潘洪辉在环绕地球大半圈后回到祖国,扎根生物医药事业。

在来到中山之前,潘洪辉已在生物制药界颇有建树。自美国肯塔基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毕业后,他在学术界和生物制药界有十余年从业经历。2018年,他来到中山市创办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启自己在内地的创业征程。

谈及在内地的创业历程,潘洪辉表示,公司在2018年4月份正式注册,初创时仅有15人,现在已发展到有120名员工;研发实验室从最初的900平方米,发展成超过1万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和生产中心;收入也从初创时的100万元到现在的1000万元。政策上的支持给了潘洪辉团队一场及时的东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中山推进生物医疗科技创新”。在大湾区的创业沃土上,潘洪辉和同事们收获着事业上的春天。

选择中山,不仅因为这里是母亲的家乡,更因为中山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以及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

“中山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无论是政府还是整个城市的配套,对于生物医药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我觉得很大的原因是中山市政府对于生物医药有专业的了解,对相关政策的推动力都是比较大的。”潘洪辉说:“中山比邻澳门、香港,对我们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必不可少,同时,又背靠着内地市场,大湾区内交通越来越便利。”潘洪辉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从中山去佛山某地4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仅需40分钟。

(郭起 莫谨榕)

来画CEO魏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雪媛 摄

深企向港澳广发英雄帖 三个月收到800多份简历

“无论是香港年轻人,还是内地年轻人,很多人的兴趣爱好都是一样的,都喜欢二次元,喜欢短视频,喜欢游戏和直播。大家一起在来画工作,在大湾区生活,互相之间相处很融洽,没有太大隔阂。”深圳市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来画”)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魏博说道。

来画于2015年7月在深圳市前海注册成立,是一家专注于演示和动画视频创作的创意平台。在成立不到六年的时间里,来画已跃升为市值36亿元的互联网公司。

在不断壮大发展的过程中,来画积极响应前海政策,成为第一批“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计划”中的招聘企业。公司通过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与香港学校建立联系,为当地毕业生提供招聘机会,同时也通过领英等招聘平台寻找合适的人才。过去三个月里,来画一共收到了800多封来自港澳的简历,招聘渠道的壁垒逐渐被打破。目前,来画全国团队人数超过300人,深圳团队120人,其中港籍员工超过30人。

“事实上,香港青年是很愿意来内地工作的,但他们获得招聘信息的渠道太少了。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多方措施吸引港青过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国家。”魏博对记者表示。

在魏博看来,港青到内地工作是“双赢”的事情。“对于毕业生来说,香港的互联网公司较少,就业岗位相对比较局限;而深圳互联网公司多,平台更大,机会更多,对他们成长很有帮助。”

来画团队多元化的员工组成增强了公司竞争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雪媛 摄

多元化的员工组成不仅丰富了企业文化,更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魏博尤其欣赏香港青年的国际化视野。他介绍道,在来画与“同道大叔”的合作中,来画的香港设计师兼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元素设计出的作品,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此外,香港员工的外语能力更强,在对接国际业务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很多香港青年是在竞争环境下成长的,他们的敬业、高效、认真也是我很看重的品质。”魏博说。

对于港青来说,位于深圳的来画又有怎样的魅力呢?来自香港的来画员工廖智鹏认为,选择留在深圳是因为对互联网行业很感兴趣,选择来画更是看中工作的创意性和国际性,相信来画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平台。

“在香港找工作,比较少有互联网公司的机会,年轻人发展的方向也受到限制。”另一位港籍员工郑家豪说,“如果香港青年能来到深圳看一看,就会发现这里遍地都是互联网企业,遍地都是机会。大湾区适合充满活力、充满创意的年轻人。”进入来画,郑家豪得以在公司不同岗位锻炼,此前没有相关经验的他在短短一年间成长为一名具有专业技能的HR,个人能力大大提升。“香港的不少朋友看到我的工作经历,也萌生了来内地找工作的想法。”

(莫谨榕 郭起 实习生 苏璇)

编辑: 宝厷

回顶部